理解贷款中的年化利率、还款方式、单利与复利
在生活中,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宣传:
- 某银行:信用卡分期,月利率低至 0.28%
- 某购物网站:零首付购 XXX,每期只需支付 0.6% 手续费
这些利率真的有这么低吗?
也许你看到过一些文章,告诉你这些利率都是骗人的,实际利率高的吓人。然后会给你一个公式,告诉你怎么计算实际的利率。
但为什么用这些公式计算出来的利率才是实际利率呢?
本文将通过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,带你详细的理解一下贷款中的利率:
- 什么是年化利率?
- 不同还款方式的差异是什么?
- 贷款中的利率到底是单利的还是复利的?
- 怎么计算实际的利率?
- 利率、折现率、内部收益率有什么关系?
年化利率
下文多处使用 12% 作为利率,只是因为刚好可以被 12 个月整除,方便计算,没有实际含义。
假设你现在急需 120,000 元,张三和李四都可以贷给你,而且他们两个要的年利率都是 12%,一年的利息都是 120,000 * 12% = 14,400
元。区别是:
- 张三要求你在借款时,就先把 14,400 元的利息支付了,一年后再归还 120,000 元本金;
- 李四允许你在一年后归还本金时,再支付利息,共计 134,400 元。
看起来从两个人手里借钱,最终需要支付的利息都是 14,400 元,那先支付利息和后支付利息有什么区别呢?
从张三手里借到 120,000 元的同时,就要支付 14,400 元利息了,最终到手的就只剩 120,000 - 14,400 = 105,600
元了。所以在这笔借款中,实际只借到了 105,600 元的本金。而一年后需要归还的是 120,000 元,除去本金,剩下的 120,000 - 105,600 = 14,400
元就是利息了。
也就是说,在这笔借款中,支付的利息确实是 14,400 元没错,但本金却不是 120,000 元,而是 105,600 元。用利息除以本金得到实际的利率其实是:14,400 / 105,600 = 13.64%
。
表面上看都是 12% 的利率,但随着还款方式的不同,实际的利率是会差很多的。所以央行在 2021 年 3 月 31 日发布公告,要求“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,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”。
按照央行的这个标准,张三的贷款利息应该标注为 13.64%,李四的可以标注为 12%。
张三这种还款方式,俗称砍头息,是指在发放本金的时候,就先扣除了一部分利息。李四的这种还款方式,叫做一次还本付息。这两种还款方式,都是一次性支付的利息,下面再通过几个分期支付利息的方式,进一步理解一下年化利率。
还款方式
假设你现在还是急需 120,000 元,某商业银行提供了消费贷、装修贷等产品,按照央行的要求标注了年化利率(单利)是 12%,有如下几种还款方式:
- 先息后本:每个月支付一次利息,一年后归还本金
- 等额本金:每个月归还一次本金和利息,每次归还的本金相同
- 等额本息:每个月归还一次本金和利息,每次归还的本金和利息的总额相同
先息后本
年化利率是 12%,每个月的利率就是 1%(稍后会做解释)。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本金乘以月利率:120,000 * 1% = 1,200
元,一年后归还本金 120,000 元。
这样算下来总计支付的利息是 1,200 * 12 = 14,400
元,和刚才给张三和李四支付的利息相同。但利息支付的过程刚好介于在张三和李四的之间,既不是开始就把所有利息都还了,也不是最后才支付的利息。那么最终的实际利率应该也是介于两者之间吧,但具体应该是多少呢?
回看计算过程,每个月支付的利息,都是用本金乘以月利率得到的,是本金在这一个月中产生的利息,所以月利率确实是实际月利率。那么月利率是 1% 的话,实际年利率是不是 1% * 12 = 12%
呢?
单利与复利
如果注意看各种贷款产品,包括消费贷、房贷等,会发现很多年化利率后面都明确标注了“单利”。央行的公告称:“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。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,具体示例见附件。采用单利计算方法的,应说明是单利。”
怎么理解这个单利和复利?也许把贷款换成存款更容易理解一些。
在这个例子中,可以反过来想,银行把 120,000 元存在了你这里,你每个月给银行支付 1% 的利息,一年后银行把钱取走了。现在问题来了,你给银行支付的利息,可不是消失了,银行如果没有及时取走,那就继续存在了你这里,你依然要给这笔利息按照 1% 的利率支付利息。然后到一年后存款到期时,银行连本带利的把钱全取走了,这时他应该取走多少钱呢?
- 初始的存款是:120,000 元
- 一个月后的存款和利息余额是:
120,000 * (1 + 1%)
元 - 两个月后的存款和利息余额是:
120,000 * (1 + 1%) * (1 + 1%)
元 - ……
- 一年后的存款和利息余额是:
120,000 * (1 + 1%) ^ 12 = 135,219
元
很明显这是一个复利公式,所以实际的年利率应该是:(1 + 1%) ^ 12 - 1 = 12.68%
,这也就是年化利率(复利)的计算方法。
理解了存款的,再回到贷款也是一样的。你从银行贷款了 120,000 元,第一个月支付利息时,你还没有钱可以还银行,那怎么办?你可以从银行继续按照 1% 的月利率再借款 1,200 元用于支付本月利息,以此类推。等到年底时,再一次性的把所有的本息都支付了要还多少?这还是一个复利问题,也就是常说的利滚利,最终要还的就是 135,219 元。
所以按照单利方式计算的年化利率,就是指按照月利率直接乘以 12 个月,而按照复利方式计算的年化利率,则是按照复利公式 (1 + 月利率) ^ 12 - 1
计算的。
现在已经能够分别通过单利和复利计算年化利率了,但为什么说复利计算出来的那个才是实际年利率,而不是单利计算出来的那个呢?提到复利就会想到利滚利,但在这个例子中,每个月给银行支付了利息之后,银行并没有再对这笔利息继续算利息,看起来好像没有利滚利,所以实际利率为什么不是单利呢?
表面上看是这样,但实际上这笔钱如果不用来支付利息,去存到其他银行里还能收到利息呢,现在把它还给银行了,你就收不到这笔利息了,所以实际的利率还是复利的。对银行来说也一样,他把这利息收回去之后,确实不会再收你的利息了,但这笔钱不会停在银行账户里不动,银行会用这笔钱继续贷给其他人去收利息,所以实际也还是复利的。
之所以会产生这个差异,本质上是支付的利息在你这不是凭空产生的、到银行那也不会凭空消失。这笔钱无论从哪来、到哪去,始终是有时间价值的,所以没有绝对的单利,说到底都是复利的。所谓的单利,只是在这笔贷款中,没有必要去继续关注利息产生的利息了。但这些利息并没有消失,它们在这笔贷款之外依然是有价值的,所以实际还是复利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贷款产品标注的都是年化利率(单利)的原因,因为大部分贷款的还款周期都是按月的,所以按照单利标注更符合实际还款情况,也更容易计算。如果真标注了复利的年化利率,那计算每月还款时,月利率需要这样计算 (1 + 年利率) ^ (1 / 12) - 1
,显然很麻烦也不直观。
等额本金
理解了先息后本里的逻辑,等额本金就没什么特别的了。
每月都要归还 120,000 / 12 = 10,000
元的本金,以及全部剩余本金所产生的利息。月利率还是 1%,每个月需要归还的利息是:
- 第一个月:
120,000 * 1%
元 - 第二个月:
120,000 * (11 / 12) * 1%
元 - 第三个月:
120,000 * (10 / 12) * 1%
元 - ……
- 第十二个月:
120,000 * (1 / 12) * 1%
元
总计支付利息是 7,800 元,显然比前面李四和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的总利息 14,400 元少了很多。那是不是这种还款方式就更划算呢?
既然这几种还款方式的实际利率相同,就说明单纯从钱的角度上,你所付出的成本是相同的。这种还款方式之所以总利息少,是因为你对本金所占用的时间也短。
也许换一种角度更容易理解,可以把这笔贷款拆分成 12 笔,每笔 10,000 元,月利率 1% 的贷款。用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,就是这 12 笔贷款都贷了一年;用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,就是每笔分别贷了 1、2、……、12 个月。
只要实际利率相同,不同还款方式的区别只在于对本金的使用周期的不同,你支付的利息总是你所占用的本金在对应周期内所产生的利息,对本金占用的周期短了,自然支付的利息也就少了。
等额本息
最后再来看一下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,利率方面和前两种还款方式没什么区别。但每次还款的本金不是固定的了,不容易直接计算。
可以先假设等额本息每个月还款本金和利息的总额是 x
元,可以得到如下公式:
- 第一个月还款的利息是
a1 = 120,000 * 1%
元,本金是b1 = x - a1
元,还款后剩余本金是c1 = 120,000 - b1
元 - 第二个月还款的利息是
a2 = c1 * 1%
元,本金是b2 = x - a2
元,还款后剩余的本金是c2 = c1 - b2
元 - ……
- 第十二个月还款的利息是
a12 = c11 * 1%
元,本金是b12 = x - a12
元,还款后剩余的本金是c12 = c11 - b12 = 0
元
把这些公式组合起来,就能算出来 x
是多少。好在不用手动算,可以在 Excel 里用 PMT 函数计算出来是 10,661.85
元。
总计支付的利息是 10,661.85 * 12 - 120,000 = 7942.2
元,比等额本金的 7800 元多一些。是因为前面所归还的本金少,所以总利息会高一些。因为这两种还款方式是房贷常见的两种还款方式,后续也许会单独写一篇文章(已写:如何选择房贷还款方式?是否应该提前还款?)专门对比两种还款方式和分析提前还款的问题,本文篇幅过长,就不再展开介绍。
折现率与内部收益率
前面主要都是正向的从利率去计算利息。少数的几次从利息计算利率,也都是只有一期,只需要用利息除以利率就行了。但实际很多时候只知道银行或商家给出的分期还款计划,该怎么根据这些去计算利率呢?
为了计算利率,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再理解一下利率。
折现率
假设你现在要出售一个商品,报价是 100 元。张三和李四都要来买,但张三说我现在没钱,你先把东西给我,一年后我再把钱给你。
有了前面的基础,你已经知道了钱是有时间价值的这个概念。如果卖给张三,一年后你将拥有 100 元;而如果卖给李四,然后把这 100 元存到银行,一年后除了这 100 元,你还能收获一点利息。或者回到贷款,你现在急需 100 元,如果卖给李四,你就有 100 元可用了;而如果卖给张三,你就需要先从银行借款 100 元来用,等到张三一年后把钱给你时,再去银行还钱,但这时你发现张三的钱只够用来还本金,不够还利息。
所以你肯定不愿意卖给张三,而张三也知道这点,所以提出愿意一年后多付你一点钱,然后问你一年后想要多少钱呢?这时根据情况的不同,你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:
- 如果你收到钱后会存起来,那么你可能会去查一下一年期存款利率(1.65%),然后告诉张三,一年需要给你 101.65 元,不然你不如卖给李四,然后把钱存银行了;
- 如果你现在急需用钱,那么你可能会去查一下一年期贷款利率(3.80%),然后告诉张三,一年后需要给你 103.80 元,不然一年后你连贷款利息都不够付;
- 如果你视金钱如粪土,收到钱之后随便找个地方一放,那么你可能会告诉张三,一年后给你 100 元就行了,反正钱放你这也没用;
- 如果你是股神,炒股年化收益率 20%,你可能会告诉张三,一年后需要给你 120 元,不然你就卖给李四,然后拿着钱去炒股了。
通过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,钱确实是有时间价值的,而且很可能是可以量化出来的,这个量化的方式就是折现率。
之所以叫折现率,是因为为了便于评估和比较,通常都是把未来可能拥有的钱,折算到现在看看是多少,折算到现在的钱叫做净现值。
例如实际情况可能是张三说一年后付 110 元,李四说现在付 100 元,你现在想要卖给谁?
这时就可以按照折现率,将一年后的 110 元折算到现在,去和李四的 100 元比较一下,看看哪个更划算。
从例子中也可以看出,这个折现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,对于不同的人、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场景,折现率都是不同的。张三在一年后付给你的 110 元,如果按照 1% 的折现率算,净现值就是 108.91 元;如果按照 20% 的折现率算,净现值就是 91.67 元。
内部收益率 (IRR)
既然折现率很多时候是不确定的,所以有时可能会想要找到这样一个折现率:张三一年后给你 110 元,李四现在给你 100 元,当折现率是多少时,卖给他俩的净现值是一样的?
假设这个临界的折现率是 r
,那么张三的 110 元的净现值就是 110 / (1 + r)
元,李四的净现值就是 100 元,让它俩相等可以计算出 r = 10%
。
这个临界的折现率很有参考意义:当实际的折现率大于这个值时,说明张三未来的 110 元的净现值是小于 100 元的,你应该卖给李四;而小于这个值时,就应该卖给张三了。
这个临界值就是内部收益率 (IRR, internal rate of return),内部收益率的定义是“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”。
看到这可能会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是净现值为 0 的折现率,明明刚才计算的是净现值是 100 时的折现率。其实从现金流的角度考虑,在刚才和张三的交易中,先是在现在失去了 100 元的商品,然后又在一年后得到了 110 元的收入。所以净现值为零就是 -100 + 110 / (1 + r) = 0
,和刚才的计算没有区别。
IRR 与利率
说了半天,IRR 和利率有什么关系?
换个角度,如果把张三想象成银行,你现在失去了 100 元给了银行,一年后银行给了你 110 元,那计算出来的这个 IRR 不就是银行给你的利率吗。
所以如果你是在做一笔投资,用投资过程中收支的现金流计算内部收益率,结果的含义就如其字面意思,是这笔投资内部(指不包含外部通货膨胀等其他因素的影响)的收益率;而如果你是在做一笔存款或贷款,用存款或贷款中收支的现金流来计算内部收益率,结果的含义其实就是这笔存款或贷款的实际利率。
上面说的例子还比较简单,再来一个更复杂的例子:
还是以 100 元的价格出售商品,这次张三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说想要分期付款,每个月发工资时给你 10 元,一年付完。这种情况的 IRR 是多少?
计算方式和上面一样,还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。假设折现率是每月 r
,则每个月的净现值为:
- 交易发生时:-100 元商品
- 第一个月:
10 / (1 + r%)
元 - 第二个月:
10 / (1 + r%) ^ 2
元 - ……
- 第 12 个月:
10 / (1 + r%) ^ 12
元
让它们的和为 0,就能计算出 IRR。可以在 Excel 中使用 IRR 函数计算出大概是 2.92%,年化(单利)是 35.07%。
回到贷款,现在有一笔贷款,本金是 120,000 元,每个月等额本息还款 10,661.85 元,这笔贷款的实际月利率是多少?
在这笔贷款中的现金流如下:
- 贷款发生时:+120,000 元,得到本金,净现值为 120,000 元
- 第一个月:-10,661.85 元,支付第一个月本息,净现值为
-10,661,85 / (1 + r%)
元 - 第二个月:-10,661.85 元,支付第二个月本息,净现值为
-10,661,85 / (1 + r%) ^ 2
元 - ……
- 第十二个月:-10,661.85 元,支付第 12 个月本息,净现值为
-10,661,85 / (1 + r%) ^ 12
元
让净现值为 0,能计算出 IRR 为 1%,年化(单利)为 12%,就是前面等额本息贷款例子中的利率。可以用刚才三种还款方式的现金流分别计算一下 IRR,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IRR 的应用
理解了 IRR 的含义后,对于生活中很多的现金流,都可以计算一下 IRR,来评估实际的收益率或利率。
比如常见的金融分期付款,120,000 元的产品,分期 12 期,每期手续费 1%。每个月支付 10,000 元的本金和 1,200 元的手续费,总计 11,200 元。
同样都是 120,000 元分 12 个月还完,等额本息每月只需还款 10,661.85 元,明显比这个分期付款的 11,200 元少了很多。
聪明的你现在应该已经能意识到这里存在什么问题了。每个月支付的利息是固定的 1,200 元,但只有第一个月的本金是 120,000 元。到最后一期时,本金只剩 10,000 元了,利息还是 1,200 元,月利率都已经到了 12% 了。
实际计算一下可以得到 IRR 为 1.79%,年化利率(单利)高达 21.46%,远不是看起来的 1% * 12 = 12%
那么低。
最后再来看一个月付和年付的例子,扩展下 IRR 的用法。很多网站会员或者产品订购都有类似这样的优惠策略,月付 10 元,年付可以优惠两个月(也就是 100 元)。那么如果选择年付,收益率是多少呢?
在这个例子中,年付的现金流如下:
- 购买会员时:-100 元,可以认为是存在网站里了
- 第一个月:+10 元,可以认为是网站返回来了 10 元用于支付当月会员费
- 第二个月:+10 元
- ……
- 第十二个月:+10 元
计算结果和刚才张三分期付款的例子一样,年化(单利)35.07%。
正如内部收益率中的内部两字,本文讨论的所有内容,都仅限于资金本身的成本和价值。除此之外,在实际生活中还要考虑张三跑路、网站倒闭等各种风险和其他因素。
Excel 相关函数
本文中涉及的 Excel 相关函数如下:
PMT(rate, nper, pv, fv)
:可以根据利率、期数、贷款额,计算等额本息每期需要还款数;也可以根据利率、期数、初值、终值计算每期需要的付款数IRR(values)
:根据一组数值计算实际 IRR,如果输入的是每个月还款值,计算结果就是实际的月利率,年化利率(单利)就是IRR * 12
,年化利率(复利)就是(1 + IRR) ^ 12 - 1
;如果输入的是每年还款的值,计算结果就是实际的年利率XIRR(values, dates)
:IRR 只能按照定期的还款计算,XIRR 可以指定每期还款的时间计算PV(rate, nper, pmt, fv)
:根据利率、期数、每期付款数和终值计算初值FV(rate, nper, pmt, pv)
:根据利率、期数、每期付款数和初值计算终值NPER(rate, pmt, pv, fv)
:根据利率、期数、每期付款数、初值和终值计算需要的期数
具体用法可以看 Excel 的帮助文档。